诊断:依据不同临床特点(参见临床表现)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手段,做出诊断一般不难。但有时鉴别头痛病因更为复杂。
疼痛强度很少有诊断价值,对安慰剂的反应也很少能提供有用的信息。
疼痛的时间-强度关系特别有诊断价值。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疼痛立即达到高峰,呈霹雳样。偶尔,未破裂的动脉瘤也能出现类似的症状。
丛集性头痛经过3~5min可达到高峰,维持最大强度约45min,然后逐渐消退。
偏头痛发作可在数小时内强度逐渐增加,持续数小时到数天,并特征性地表现为睡眠后缓解。头痛发作使睡眠中断多是脑瘤的特征。
头痛与生物因素、物理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,对于对病人进行分类处理可提供基本的信息,使头痛症状恶化的因素对于判定良性的头痛症候群具有很高的价值:饮用红酒,持续劳累,刺激性气味,饥饿,睡眠缺乏,天气改变或月经期诱发头痛。发作时伴有恶心症状是良性疾患(
偏头痛)的特殊表现,怀孕期,特别是中末3个月出现头痛停止或缓解,也具有类似的意义。
分析颜面部疼痛需另一种不同的思路。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是引起颜面部疼痛的常见病因,特别见于三叉神经痛。神经痛是疼痛性疾患,特征性的表现为发作性,持续时间短暂,通常呈电休克样发作。这些疾病由神经(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)的脱髓鞘病灶引起,其激活了脑干疼痛产生机制。扳机点手法可特征性的激发疼痛发作。然而,颜面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牙痛,可由冷、热或甜食诱发。
初次严重头痛发作和长期反复头痛发作的诊断可能完全不同,前者发现潜在严重病因的可能性较后者大得多。急性病因包括
脑膜炎,蛛网膜下隙出血,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,青光眼,化脓性鼻窦炎。
最后,应注意反复发作性头痛可由疼痛诱发。如颞下颌关节(TMI)功能紊乱通常产生与咀嚼食物有关的耳前疼痛,疼痛可向头部放射,但并不易和头痛本身混淆。